作者 晓萍
(原创文章)
视咖啡如命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曾几何时,与欧洲人朝夕相伴的咖啡,后也成了中国小资们的最爱。每个城市的各种咖啡馆,已俨然是休闲、谈恋爱、谈生意、“装斯文”的场所。
笔者也曾怀着朝圣的心情踏进巴黎花神咖啡馆、威尼斯佛罗瑞安咖啡馆、苏黎世Odeon咖啡馆、维也纳“咖啡橱柜”,置身于白皮肤、黑皮肤人群中,尽享咖啡的浓烈、狂野、芳醇,特别是在罗马德奥罗咖啡店挤在蓝眼睛黄头发中排队,渴盼着它的招牌——咖啡挫冰带来的惊艳时,除了齿颊留香的幸福感外,心中泛起的是一种“高贵”的嘚瑟。
至此,每日就期盼着下午茶时间,而茶也换作了咖啡。当摩卡壶的那一声“嘭”响起,房间里顿时醇香四溢,飞快烫杯,注入咖啡,再配一碟芝士蛋糕、或提拉米苏、或曲奇或各种饼干,浓浓的满足感,成就了一段惬意的下午时光。
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就将咖啡带入云南,时至今日,滇越铁路沿途的一些农民还在喝咖啡。而几十年前,金碧路上“南来盛”一角五分一杯浓浓苦苦的咖啡,是童年初次品尝却抹不去的深刻记忆。
斯蒂芬?茨威格说过:“咖啡馆始终是一个接触和接受新闻的最好场所。”这里本是提供饮品的地方,却因众多爱好者的聚集,多了一项社会功能。笔者注意到,如今的昆明,在这个“最好场所”里喝咖啡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
除了星巴克、麦当劳等快餐咖啡馆之外,文林街、文化巷、翠湖周围以及南强街的漫咖啡、小芳庭、五悲等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星罗棋布。
不同风格的装修,都表达着共同的意在雅致、舒适、个性的追求,让不同的人找到各自心仪的咖啡和聊伴。在这些安静、温馨的咖啡馆,在不同情调的浸染下,一种与咖啡相生相伴的教养和风范在无声地散发,咖啡的魅力亦在悄然放大,三两好友相约泡咖啡馆,倾诉衷肠,亦或是独自一人,一杯咖啡,一份甜点,一本书,一台电脑,再漫不经心地发发呆,简直妙不可言。
迷恋咖啡氤氲弥散的香气,是许多人走进咖啡馆的一大诱因,那里有能够无拘无束放牧自己倦怠身心的氛围,甚至不怀疑这就是“自己家的一个房间。” 苦涩香醇的咖啡,像极了人生的甘苦,一杯在手,那温度自会熨帖心情,成为慰藉人生的一抹温暖;啜入口中,缠绵于舌尖,那滋味舒缓地稀释了抑郁,任思绪辗转蹁跹。无怪都市里的咖啡馆,越来越成了当下一种必须的时尚。
文字编辑:文熠 美术编辑:玖·xue
?声明:
1.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果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2.本文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文化消费
主张
透析文化现象、传播大众文化
倡导文化生活、引领文化消费
微信号:whnxs2016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赞赏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