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咖啡动态 >> 咖啡文化|老克勒记忆中的上海咖啡
详细内容

咖啡文化|老克勒记忆中的上海咖啡

放首老歌衬下文章

跟芦田家(芦田家咖啡研习社)中岛先生聊天的时候,他说起日本有独特的以「喫茶店」和「咖啡职人」为中心的咖啡文化。很多「咖啡屋」都自有各自坚持的理念,不受所谓「精品咖啡浪潮」的影响。

他也问我,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喝咖啡,从前人们喝的咖啡又是什么样?我一时之间答不上来。但这个问题却很吸引我,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最早的咖啡馆

上海较早提供咖啡的场所,是几个外国人 1853 年开设在英租界的「老德记」西餐馆。到 1886 年,虹口区出现了一家独立营业的咖啡馆「虹口咖啡馆」,不光出售咖啡,也出售啤酒。今天不少精品咖啡馆也提供精酿啤酒,看来也不是什么新创意嘛。

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馆 |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二三十年代的繁荣、抗日战争时期的低迷,以及抗战后的复兴,到 1946 年,上海共有咖啡馆 186 家,算上西餐厅、酒店等,提供咖啡的场所共有 500 余家,经营者早期以外国人为主,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多转为由中国人经营。

咖啡旧称

在成为今天的「咖啡」之前,咖啡也曾有过很多「别名」:「高馡」、「磕肥」、「考非」、「加非」和「珈琲」。「馡」字太过生僻,「磕肥」似乎和咖啡的形象不是很搭,不过想到喝咖啡时配上的奶油蛋糕,似乎也好理解,而「珈琲」一词,现在还作为咖啡的正式汉字名称出现在日语中。

咖啡最早出现在能找到的文字中,是 1887 年刊印「申江百咏」里收录的一段竹枝词:「几家番馆掩朱扉,煨鸽牛排不厌肥。一客一盆凭大嚼,饱来随意饮高馡。」「番馆」指西餐馆,「高馡」就是指咖啡了。注 1

海上花列传场景

而清末韩邦庆 1894 年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注 2,第十九和第三十一回也分别有「迨至席终,各用一杯牛奶咖啡,揩面漱口而散」及「当下吃毕大菜,各用一杯咖啡」之语。

鲁迅的咖啡馆

虽然鲁迅先生本人从来不喝咖啡,但却有一家咖啡馆因他的关系,成了当时上海进步青年的聚集地。

图片来自网络

坐落在当时北四川路有轨电车终点站,内山书店 注 3 对面的公啡咖啡馆,始建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日本人经营,一楼卖糖果点心等,二楼为咖啡厅。

因为由日本人经营,较少受巡捕房打扰,公啡咖啡馆成了左翼人士集会地点。这里离鲁迅先生的故居也很近,1930 年 2 月 16 日,鲁迅先生来这里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筹备会。当时的文学青年,如果想要拜会鲁迅先生,那么大概不是在内山书店,就是在公啡咖啡馆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公啡咖啡馆原先的三层小楼于 1995 年四川北路拓宽时被拆除,之后在多伦路 8 号复建。

图片来源于百度街景

不过现在重建的遗址也被古玩城和 KTV 包围,只剩下一块斑驳的招牌。

第一家华人咖啡行

1935 年,来自浙江宁波的年轻人张宝存,在当时的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铜仁路附近),白手起家创建了第一家华人咖啡行德胜咖啡行,注册商标「C.P.C」。从巴西、印尼等地进口咖啡生豆,进行烘焙、拼配。他本人和太太也会参与到烘焙和挑选咖啡的过程中。

当年德胜行进货单 | 图片来自网络

烘焙咖啡的香气吸引了往来的路人,张宝存又开出了德胜咖啡馆。至 1949 年,除了咖啡厂,在上海南京西路、淮海路,以及香港,都可见德胜咖啡馆的踪迹。

不过个体的运命总难逃时代的洪流,「德胜」和「C.P.C」这两个名字最终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解放后的上海咖啡厂

「德胜」虽已不在,却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上海人的生活中。

图片来自网络

1958 年,「C.P.C」改为「上海牌」,「德胜咖啡馆」变为「上海咖啡馆」,在上海人生活中风靡了五十多年的铁罐「上海牌咖啡」也在这年出厂。1959 年,德胜咖啡行正式完成「公私合营」,成为纯国营的「上海咖啡厂」。

两年后,全国人民都进入一个「腰包紧缩」的时期,温饱都尚难满足,更不要说咖啡了,「咖啡茶」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咖啡茶,其实就是一些下脚料的咖啡豆,磨成极细粉,和糖粉一层间一层铺开,最后压成方糖块,味道可想而知,只能说聊胜于无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咖啡厂将这项技术转让给了福建三明食品厂,该厂至今还在生产这种「鹅牌咖啡茶」,25 元 1 盒,每盒 1000g(50 小块),买多还包邮。

我好奇地买了几块,虽然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但收到之后还是大吃一惊。冲来喝喝,基本上就是糖水嘛。我喝完咖啡之后的涮杯水,恐怕咖啡味都更浓一点。

图片来源于百度街景

现在的上海咖啡厂,隶属上海正广和汽水有限公司,在延安西路上有一个展示厅,我通过百度街景(不好意思实在太懒不想跑)看的时候,虽然白天却大门紧锁,招牌上倒是能看见「德胜咖啡行 | Since 1935」的字样。

也看到报道说他们想在上海重开「上海咖啡馆」,到现在也没什么消息,照上海这个精品咖啡遍地开花的竞争节奏,估计是开不出了。

「上海牌咖啡」倒是还在,换成了旧海报画风的袋装,有「经典风味」和「哥伦比亚风味」两种口味,以咖啡粉(较细)形式出售,不到 40 元半磅,味道么,反正我一杯是没喝完。

这倒让我想到了同是老牌子的「英雄」,英雄 100、英雄 616 是多么好写的笔,现在就沦落到卖山寨 Lamy 度日了。

注 1:本部分以上各段参考陈文文 2010 年硕士研究论文「1920-1940年代上海咖啡馆分析研究」。论文中引用较多,不一一列出。

注 2:「海上花列传」,清末松江(今属上海)人韩邦庆的一部吴语小说。故事从上海一处妓馆着眼,旁及官商各界。张爱玲对此书十分喜爱,并译成白话文。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侯孝贤导演搬上大屏幕,保留了吴语念白,主演梁朝伟、刘嘉玲、李嘉欣。

注 3: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 1917 年创立于北四川路魏盛里(现四川北路1881弄),1929 年迁至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今山阴路)11 号,曾发行鲁迅先生当时被禁著作,是鲁迅先生重要的活动场所和曾经的避难地。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锅边谈 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571-86923891
13484040243
13588702584
- 客服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